有哪些一次性塑膠呢?
如今,成百上千不同類型的一次性塑膠正在流通!
這些是最常用的:
- 食品包裝
- 購物袋
- 飲管
- 飲料瓶/容器
- 咖啡杯、蓋和攪拌棒
- 外賣盒
- 發泡膠食物托盤、杯和碗
- 綿花棒
- 糖果包裝紙
- 個人護理和食品的包裝袋
- 棒棒糖棍
- 氣球

一次性塑膠會帶來哪些問題?
這些使用一次後丟棄的塑膠,通常難以回收,因此經常被丟棄在垃圾堆填區或傾倒在環境中。由於它們的重量輕,很容易被風吹散,變成污染環境的垃圾。
此外,廢物管理不善及處置不當導致土地和海洋污染情況更頻繁。
一次性塑膠非生物可降解,對鳥類、魚類和哺乳類動物的健康構成巨大威脅。牠們經常將其誤當作食物而進食。
一次性塑膠的數量不斷增加,構成了一個全球性挑戰。
在所有塑膠的生產中約有40%用於包裝!
未來會是怎麼樣?
預計到2050年,用於包裝的塑膠量將增加三倍,達到每年3.18億噸–超過當今整個塑膠行業生產量!
由於我們大部分的塑膠專門製成一次性使用,即意味著我們丟棄的塑膠量只會增長。如果直到2050年,我們還不改變貪圖方便及隨意丟棄的文化,全球垃圾堆填區中將有120億噸塑膠。
那是吉薩大金字塔重量的2,000倍!
慮及香港的垃圾堆填區估計將在2030年代完全填滿,我們需要停止使用太多的一次性塑膠,而改選用可重複使用和無包裝的產品。



使用塑膠包裝甚至過度包裝的情況越來越普遍,包裝水果和蔬菜的情況也是如此。超級市場充滿了營銷和不自然的色彩。
立法可以有所作為嗎?
自2018年以來,超過127個國家對於特定一次性塑膠(例如膠袋、餐具、飲管和發泡膠餐盒)的使用/生產/進口實行了限制。他們立了禁令,設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及增加稅收。政府還可以立法規定包裝要求,例如定立產品中必須包含再生塑膠及其成分。 這有助於推動回收行業及刺激回收塑膠的需求。政府還可以對一次性塑膠徵稅,以激勵企業尋求相應的替代品。一些政府還推行按金歸還機制,讓塑膠回收能有效地進行。
現時,香港正在大力推行多項生產者責任計劃。2009年,香港開始實施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,並為每個膠袋向客戶徵收5毫的環保徵費。從那時起,政府亦設立了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;亦進行了一系列工作以推行玻璃飲料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。政府現正在籌備下一個生產者責任計劃,將涵蓋塑膠飲料容器。
深入探討一次性塑膠

飲品膠樽
塑膠飲料瓶的最大問題在於使用率高。每一分鐘有一百萬個塑膠飲料瓶被購買。

聚苯乙烯(發泡膠)
95%的發泡膠產品是空氣,故此對零售商來說其成本效益相當大,但其能源消耗大且回收成本高。

餐具
棄置於香港堆填區的塑膠餐具(叉、匙羹、刀、攪拌棒和飲管)佔了總廢棄塑膠量的10%。
資料來源及報告
Legal Limits on Single-Use Plastics and Microplastics: A Global Review of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
REUSE – RETHINKING PACKAGING (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)
THE NEW PLASTICS ECONOMY: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 & CATALYSING ACTION
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
JUSTIFYING PLASTIC POLLUTION. THE SHORTCOMINGS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S IN FOOD PACKAGING POLICY